2014年克里米亚被占领后,乌克兰方面对俄罗斯实施了全面军事禁运,严重破坏了俄罗斯方面当时正在进行的多个重大项目,很多俄军现役武器也因为缺乏乌克兰提供的关键零配件而导致妥善率急剧降低;乌克兰军工业同样受到巨大损失,制裁前,乌克兰军工业生产的大量零配件等主要销往俄罗斯,在失去俄罗斯这个主要市场后,不少乌克兰军工企业纷纷倒闭,即便是幸存的,也经营困难。
一些消息表明,为了挽救自身,不少乌克兰军工企业并未严格遵守基辅的命令,其生产的军用零部件,依然合法或非法的销往俄罗斯,当然,这些卖给俄罗斯的军用零部件敏感性并不高,俄罗斯采购这些乌克兰制造的军用零配件,也并非只有乌克兰能生产,更多还是因为乌克兰生产的比较便宜,质量相对更好。
但在一些关键零配件,包括舰用燃气轮机和导弹分系统等方面,乌克兰政府实施了严格的禁运措施,这导致俄罗斯海军的造舰计划受到了巨大影响,俄罗斯海军近年来新造的一些水面战舰,本身就遇到了资金和技术上的双重困难,失去了乌克兰提供的舰用燃气轮机,更是遭到几乎致命的打击:俄罗斯政府试图在国内建立替代产业,但事实证明成效甚微,俄罗斯企业设计的舰用燃气轮机,不管是性能、可靠性还是经济性,都无法与乌克兰产品相媲美。
近日,乌克兰方面开始担忧,其生产的先进舰用燃气轮机的零配件,很可能会落入俄罗斯手中,俄罗斯方面会利用这些零配件装配自己的舰用燃气轮机,或者作为现役军舰上燃气轮机的备件使用。
乌克兰方面如此担忧是完全有理由的,2014年的军事禁运,导致俄罗斯海军多艘在建的护卫舰因为缺少动力系统而被迫下马,俄罗斯方面随即将这些半成品卖给了印度(2016年签署协议),理论上,印度能够从乌克兰采购配套的燃气轮机,安装到这些半成品军舰上,事实上,当时印度购买的诸多俄罗斯武器,都因为类似原因,诸如米格-29K战斗机,在运抵印度本土后,才装上原本设计中的西方先进设备,让其具备了完整战斗力。
但问题在于,印度购买的这些俄罗斯半成品护卫舰,需要在俄罗斯造船厂里制造完工,这意味着,乌克兰制造的舰用燃气轮机需要送往俄罗斯,而不是在印度安装到这些护卫舰上,乌克兰方面很可能会因为上述原因,拒绝向印度出售配套的舰用燃气轮机,导致印度购买的这些半成品军舰无法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