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一男子将3000万存入银行,银行也出具了6张每张金额为500万元的个人定期存单。存单到期去银行取款,却被告知存单无效,账户里没有钱。
胡先生经朋友王某介绍,得知银行在开展揽存活动:存3,000万元就可以拿到129万元的贴息。而这3,000万元存在银行里,到期后仍然能够拿到银行柜台所给的年化利率为6%的利息。
但是要想拿到这129万元的贴息是有一定的条件,只要把钱存入银行,那么事先就可以拿到一半的贴息64.5万元。
办理好存款之后,还需要将自己的身份证复印件以及6张定期存单的复印件交付给介绍人王某,这样才能拿到另一半64.5万元的贴息。
于是胡先生就将3,000万存入银行,银行也给了6张每张金额为500万元的个人定期存单,上面并盖有银行的公章。
在办理完存款之后,给王某提供了相应的复印件之后,胡先生立马就拿到了64.5万元的贴息。事后胡先生也没有在意,心想着,反正是存单的复印件和身份证的复印件,取款的密码和身份证原件还在自己手里,不会出什么问题。于是就座飞机返回了杭州老家,随即另一半64.5万元的贴息也成功到账。
存款到期后,胡先生准备去银行把钱取出来,可是却被银行告知存单上的款项已经结清,账户里没钱了。工作人员还找出了已经结清的并带有亲笔签名的存取款回执单。
多次协商未果,胡先生将银行告上了法庭。
胡先生认为:
自己把钱存在银行银行也出具了相应的存单,这就意味着。自己和银行存在储蓄存款合同关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银行应当给予兑付。
胡先生还表示自己的存单是一直存放在保险箱里面,身份证也一直带在身上,从没有借给别人存单的密码也从来没有向他人泄露过,自己更是从来没有去银行讲存单取款签过字。
胡先生请求判令银行立即支付人民币3,000万元以及约定的利息。并且请求判令银行按照同期贷款基准利率的150%标准承担,至判决限定的付款期限,届满期为止,由于其延迟履行支付的逾期利息。
银行方面认为:
胡先生将自己的身份证复印件以及存单复印件交给了犯罪人王某,严重违反了《合同法》第60条规定,未履行保密义务。将存单复印件和身份证复印件提供给犯罪嫌疑人,为犯罪嫌疑人王某诈骗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银行方面认为胡先生是通过银行把钱借贷给了王某,实际上是与王某等人存在民间借贷关系,与银行之间并没有实际的储蓄存款合同关系。
一审法院认为:
胡先生与银行存在合法的储蓄存款合同关系,但是在其中,胡先生没有做到妥善保管好自己的存单,身份证等信息,也需要承担一定的责任。
综上,一审法院判决,银行承担90%的责任,胡先生承担10%的责任。
胡先生不服,遂提起上诉。
再审法院认为:
胡先生将3,000万存款交付于银行银行也为胡先生出具了6张每张金额为500万元的个人定期存单,双方之间已形成储蓄存款合同关系。
从银行提交的各种证据上来看,并不能认定胡先生与犯罪嫌疑人王某存在勾结的行为,也不能以此认为胡先生与银行的储蓄存款合同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52条规定的合同无效情形。
法院认为王某利用伪造的证件存单骗取的对象是银行,并不是胡先生,侵害的是银行的资金,而不是胡先生的资金。因此银行不能以王某的骗贷行为,作为拒绝胡先生对付存款本息的理由。
经过法院审理确认,银行与胡先生之间的储蓄存款合同真实有效,银行应该医院履行兑付存款本息的义务。
综上,银行再审申请不符合《民事诉讼法》第200条规定的应当再审的情形,依照《民事诉讼法》第204条第1款《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395条,第2款规定,裁定如下:驳回银行再审申请。
银行还是不怎么愿意给钱,于是胡先生申请执行标准为36112438.34元,经法院立案执行,强制执行到位,36155772.01元。
案件来源,中国裁判文书网
有网友就表示:银行还有这样的操作凭复印件就能把3,000万元给拿出来,这银行到底是怎么审核的?难道银行的存单造假那么容易吗?
还有网友认为。胡先生就是故意勾结,想拿到高额贴息,其实他早就做好了,这笔钱拿不回来的准备,这样的人太恐怖了,故意钻法律的漏洞。
有网友表示有钱,真好啊,3,000万存款银行给的存款年化利率都能达到6%,甚至给别人几张复印件就能拿到100多万元的贴息,这样的事哪里去找?
对于这个案件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图文无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