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向来爱存款,从央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来看,截至2021年1月末,我国住户存款总额已经达到了94.92万亿元,按照我国14亿人口来粗略的计算,这就相当于人均存款6.78万元。
根据我国金融协会会长周小川表示,我国居民的储蓄率高达45%,稳居全球第一的位置。作为资金最安全的地方,银行成为了人们存款的首选机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我国36家上市银行的存款总额高达143.19万亿元。
比起2019年同期,这个金额增加了14.46万亿元,涨幅高达11.23%。就在2020年12月,在国家监管下,不少互联网存款产品都纷纷下架,这也让更多人们都选择存款在银行中。
只不过,在银行存款时,我们也要稍加“注意”,虽然银行十分安全,但是如果在存款、办理业务过程中,不经意泄露了个人信息,那么我们还是会有可能造成经济损失的。
两张“小票”不要扔,严防个人信息泄露
大家可能不清楚,信息泄露有多么大的“危害”。根据Penemon机构的研究数据表明,全球每次发生信息泄露“事故”,平均造成的损失高达675万美元。这并不是“危言耸听”,信息泄露的后果的确十分严重。
例如我们平时接到的垃圾短信、骚扰电话,就是信息泄露造成的,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造成了不少的影响;还有那些电信诈骗、信用卡盗刷也是因此,也让我们造成了不少的经济损失。
而在存款或者使用银行卡的过程中,我们很有可能会泄露自己的个人信息。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存款后的那张存款单,上面有着我们详细的信息,包括用户名、账号、存款金额等等。
还有刷卡时的“卡单”,上面同样有我们详细的个人信息,甚至有着我们的亲笔签名。相信绝大多数人都会将这两张“小票”随后扔掉,一旦有不法分子捡到,很有可能会造成我们的经济损失,甚至卷入犯罪活动中。
所以说,这两张“小票”千万不要扔,最好是保管好或者彻底销毁,严防我们的个人信息泄露。不只如此,在银行办理其它业务的一些回执单、小票等等,凡是有我们个人信息的,我们一定要妥善保管好。
目前,针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我国也有着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香港地区的《个人资料条例》、台湾地区的《个资法》。而在大陆地区,《个人信息保护法》也正在逐渐制定、完善。
而且就在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民法典》中,也明确表示了,个人信息是受法律保护的。对于非法买卖、收集、公开他人个人信息的行为,也是明令禁止的。
虽然国家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越来越重视,而这些法规的出台也能够制止不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行为,但是这种现象无法彻底“消灭”,所以说我们平时还是要多多注意,切记上面提到的两张“小票”,一定要保管好。
存款认准这个标志,银行破产也不怕
除了要注意个人信息泄露以外,我们存款时还要认准存款保险的标志。众所周知,我国是允许银行机构破产的,例如2020年刚刚宣布破产的包商银行,据相关数据显示,包商银行拥有着466.77万的储户。
银行破产之后,这四百多万储户存在银行中的资金,就需要一重“保护”,而2015年出台的《存款保险条例》,就是为了保护储户资金而设立的。
购买了存款保险的银行,都会在明显处悬挂存款保险标志。一旦银行发生破产,储户的资金将会直接由存款保险尽心赔付,最高50万元。比如说你在某银行存款10万元,那么银行破产后,这10万元将会全额赔付给你。
虽然最高赔付50万元,但是超出50万元的部分,也会得到赔偿。只不过要等到银行被接管后,清理资产、负债,由接管的机构来为储户赔付。
目前,不少银行都在明显处设置了提醒标语,保管好业务凭条;同时,也有不少银行都是受存款保险保护的。总结来说,平时要多注意个人信息的保护,也要认准存款保险的标志,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资金更加安全。
大家平时的银行“小票”是扔掉还是保存呢?你们存款的银行有存款保险标志吗?欢迎留言讨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