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北网6月6日讯 “只要我还活着,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在,就决不放弃寻找我的儿子。”外来务工人员张女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一遍又一遍哽咽着重复这句话,像是说给自己听,又像是说给不知身在何方,甚至不知是生是死的儿子听。
出生3天被查出智障
张女士和丈夫都是肇东人,1987年冬,他们的大儿子出生了,取名李宝龙,既寓意着孩子是全家人的宝贝,又寄托着父母望子成龙的希望。
为了找到儿子,张女士走遍了大庆的每一条街道。
全家人沉浸在新生命到来的喜悦中,但细心的张女士却发现孩子有一些异常。张女士发现,儿子自出生开始便不停地晃头,医生诊看后,告诉他们一个噩耗——孩子先天智障。
张女士清楚地记得,得知这个消息是孩子出生的第三天。
从那天开始,一家人陷入了悲痛之中,最痛苦的莫过于孩子的妈妈张女士,那一年,她才22岁。
不抛弃不放弃加倍呵护
很多来看望孩子的亲友好心的安慰,都化成了张女士无声的眼泪。有人提醒过他们夫妻,养一个智障孩子,他们今后的生活负担可能会很重,意思是建议他们放弃这个孩子。
然而,张女士和丈夫下定决心,要将孩子抚养长大,无论将来的日子多苦,都要陪着孩子一起去面对。
两年后,张女士又生下一个宝宝,一个健康聪明的男孩。弟弟的到来,又给这一家人增添了不少欢乐和希望。
宝龙虽然智障,张女士和丈夫却从未嫌弃他,一直加倍呵护。在父母的影响下,弟弟也自小就处处让着哥哥,在他们看来,上天已经对宝龙很不公平了,家人一定要给他更多的爱,尽可能让他快乐地生活下去。
为了让孩子们有更好的生活条件,上世纪90年代,张女士一家从肇东来到大庆打工,以张女士的丈夫在工地上干体力活为主。
走失者李宝龙的《残疾人证》。
多次走失都被家人找回
张女士说,宝龙虽然不像一般孩子那样聪明伶俐,但在20岁之前,一直表现不错,不打架,不骂人,没有不良嗜好,偶尔还会帮忙做些简单的家务。一家人在一起的时候,宝龙还常常会开心地笑。爸爸曾带宝龙到外地去看过病,但是医生称,宝龙是先天性智障,治不好。
自20岁之后,宝龙开始不愿意与家人沟通,无论家人与他说什么,他总是以“嗯”作为回答。不仅如此,宝龙晃头的症状越来越重,有时甚至连带身体一起摇晃,并且开始“发病”。
宝龙每次“发病”,最明显的症状就是没有意识地到处走,每次“发病”都会持续几个月,家人稍微看护不慎,就会导致他走失。
宝龙的第一次走失,是随其父亲回肇东老家办残疾证,家人四处找了好几天才找到。第二次、第三次走失都是在大庆。一次,家人在救助站找到他,另外一次是走失20多天后才找到。
张女士说,宝龙的“发病”一次比一次严重,那段时间,她几乎是24小时陪在儿子身边。
6年前走失杳无音信
2010年5月的一天,夜里两点多时,宝龙说要去厕所,因为一家人在胜利村租住的是平房,厕所在室外,张女士和往常一样起床陪儿子去厕所。
那天夜里外面很冷,张女士和厕所内的宝龙说了一声,自己回到屋里披了件外衣。当她再回到厕所外面,等了很久不见儿子出来,叫了几声也没有回应,到厕所内猛然发现,宝龙已经不知去向。
从那一刻开始,张女士一家开始了漫长的寻找。
张女士说,为了找到儿子,她几乎走遍了大庆的每一个角落,寻人启事也不知贴了多少份,更不知道哭过多少次。宝龙爸爸工作之余的时间,全部用来寻找孩子,光是救助站,一家人都不知道跑了多少趟。
一次,张女士听人说在龙凤区看到一个流浪男孩,有些像宝龙,她满怀希望地在那里守了整整三天,才看到那个男孩,最终发现不是宝龙时,她忍不住大哭了一场。
因为在电视上看到央视的一档寻人栏目帮不少人找到了亲人,连哈尔滨都没去过的张女士,只身去了北京,不但没找到儿子,还差点把自己弄丢在北京火车站。
只要活着就决不放弃
整整6年过去了,张女士没有找到儿子,甚至连一点有价值的线索都没有。
张女士告诉记者,自儿子走失后,一家人一个像样的年节都没过过,担心他一个人在外面冻着饿着,或是生病、受伤,无人照顾。
几年来,张女士为了找儿子没有外出工作,宝龙爸爸的大岗活也随着建筑工地的减少而越来越不好,有时一天能赚上几十块钱,有时站一天一点收入都没有。即使这样,一家人还是节衣缩食,尽可能地把钱省下来寻找儿子。宝龙弟弟也在外地打工赚钱了,经常寄钱回家资助父母寻找哥哥。
为了寻找儿子,6年来,张女士没敢换过电话,每天24小时开机,每个没有接听到的电话都会第一时间回复,生怕错过任何找到儿子线索。
问起这么多年没有消息,有没有想过要放弃,张女士坚定地表示,一家人一直在找,只要她还活着,就一定会找下去,如果哪里有儿子的消息,即使爬着她也要过去看看,除非有一天连爬也爬不动了。
张女士希望好心市民能帮忙留意身边的流浪人,让她和丈夫多一点找到儿子的希望,希望在他们的有生之年,还能见到他们日思夜想的儿子。
张女士电话:13936957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