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89年,中国农业银行推出了个理财项目,定期存款越久利息越高,可没想到储户们被狠狠地坑了一把。
2009年,家住河北省沧州市青县的洛先生曾存下2000块钱,当时银行计算这笔钱最终将得到9万元。现在已到了日期,他来到银行想连本带利的都取出来,却遭到银行拒绝,并且还被告知最多只能取出9000,洛先生可一下子就不干了。
为何银行不能履行当年的承诺,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
«——【·理财项目·】——»
与罗先生遭遇相同是还有一个住河北省沧州市的胡女士,她带着一张老旧的存单来到了当地的中国农业银行,她准备把父亲20年前所存的600元钱连同2万的利息一并取出,可没想到银行却翻脸不认账了。
事情要回到1989年夏天,洛先生和妻子做生意赚了点小钱,那时俩人刚刚有了儿子,手头上还有富余的几千块钱。
在老百姓的普遍认知里,钱既然花不完,存银行里还是很安全的,而且还有利息,可以说是稳赚不赔。
于是洛先生带着钱准备去银行办理定期存款业务,他本想着这笔钱先存着,日后万一需要可以拿出来救急。那时候的几千元换到现在来说得值个十万八万的,要知道普通人一个月也就几十块钱工资。
洛先生选择了当地的中国农业银行,他向工作人员说明了意图,想将手头上这2000块钱做个定期存款。结果对方一听可高兴坏了,立即给他拿了个表单,极力推荐他办理一个名叫“生活基金”的理财项目。
工作人员告诉洛先生,如果定期存款不妨存个这种项目试试,该项目是受保护的,称存入的钱将按国家利率和保值贴补率给予累计计息,存的时间越久,利率越高,利息也就越多,而且可以自由选择存款时长,9到20年不等。
洛先生虽然是个生意人,但对于银行业务并不清楚,听工作人员这样一说他还是一头雾水,于是问工作人员:“我这2000块钱存起来,到手最后能有多少呢?”
他们告诉洛先生,他的2000块钱如果选择存期最高的20年那将得到连本带利9万元。
9万元!哪怕是做生意一时半会也赚不到那么多钱啊!
洛先生一听这么高的利息,实在有些心动了,再说自己现在也用不到这笔钱,干脆就参与个最高的20年。
他高高兴兴地在银行出具的存单上签了字,回到家后找个角落就给放了起来。
时间一久,洛先生忙于工作,早已忘了存过2000块钱这事。直到二十年后这张存单在收拾旧物时被翻了出来,洛太太差点当成废纸给扔掉,还好她注意到了上面的公章,便仔细看了看,结果很是惊喜,马上交给丈夫让他去银行取出来给孩子上学用。
洛先生看到存单后十分意外,看到日期已到,也是喜上眉梢,立即动身准备取钱去,可他没想到更意外的在后面。
«——【·银行变卦·】——»
洛先生兴高采烈地来到中国农业银青县支行取钱,他将存单交给工作人员:“我想把这里的钱全部取出来,这是我20年前存的2000元,现在也够时间了,当时说的是本金加利息一共9万。”
工作人员看着这张已经褪色的纸满脸疑惑,他们工作这么久了也没听说过银行还有这等好事,哪有这么高的利息啊,更没见过这种都快长毛的老单子。
他们还是拿过来仔细看了看,上面确实是中国农业银行的公章,在查询过银行现有的理财项目后万分抱歉的告诉他:“不好意思先生,您的这张存单利息不能兑现这么多,利息太高违反规定。”
洛先生傻了眼,这单子可是农业银行自己开的,哪怕是二十年前了,上面白纸黑字的有自己的签名和银行的盖章,怎么就违反规定兑现不了呢?
洛先生又重复刚才的话,还将当时的情况讲给工作人员听,见他很是着急,加上存单确实就是农业银行自己开出来的,为了安抚洛先生情绪,银行的人表示让他稍作等待,自己去向领导反映。
洛先生一看那就等着吧,让银行必须给个说法。坐了半天,终于有人拿着存单过来了。银行的经理告诉他这存单确实是中国农业银行开具的,账户里也有洛先生的2000元存款,但是利息确实不好计算。
洛先生很是不服气:“什么叫不好计算?你们给我的单子上就写了,按照当时的规定,利息就应该是9万,银行怎么能出尔反尔呢?”
工作人员让洛先生先别激动,向他慢慢解释道:“按照国家规定,咱们这个存款最多只能定期存五年,五年之后再转存,这样才能达到二十年,另外这单子上的利息太高,也不符合央行的规定。”
洛先生窝着一肚子火,要不是当初银行开出这么高的条我件又怎么会把钱这样存上二十年呢?这显然是银行在违约,洛先生提出要是不妥善解决,自己将用法律来维权。
银行这边也不想吃官司,向洛先生承诺一定会想办法处理,最大程度维护洛先生权益,但是当时这种理财项目本就属于风险很大的,这么多年汇率也在变,无法给到9万这么多。
洛先生据理力争:“当时我来存钱的时候你们银行怎么不说有央行的规定?反而告诉我里面有多高的利息,这不就是赤裸裸的在坑人吗?”
而银行这边只表示央行的规定是后来出的,眼下的所有业务必须按照现在的规定来进行,否则他们也会受到处罚。
洛先生觉得这简直是毫无道理可言,人在过去犯了错现在抓到都是按当时的法律来惩办,现在一个银行的存款利息却要看眼下规矩。
这笔钱若是不存在银行在那个年代去投资别的早就赚的盆满钵满了,银行在现在不认账,那就不得不采取其他办法。
«——【·最终仅得9000元·】——»
洛先生拿着存单没有急着回家,而是就近找到了一家律所,他找到律师进行了法律咨询。他一见到律师就将事情的前因后果一五一十的说了出来,律师告诉他这种情况的确是银行没有履行承诺,属于银行这边的违约行为,洛先生应当得到这笔钱。
有了法律的支持,洛先生像是吃了定心丸。但是律师说的话,让骆先生有点不知所措。
原来,按照当时的法律法规,银行的存款无论定期还是活期确实只能存五年,五年之后要再继续存款,显然农业银行青县支行推出的这项“生活基金”储蓄项目的存款期长就不符合国家规定。
按照当时的利率来说,两千元存定期一年利息最多不过几十元,哪怕年年累加,五年下来也不过几百元。而按照“生活基金”说的那样,年年利率会有累加,那这样利滚利下来利息自然就翻了十几倍,甚至达到9万元。
央行规定银行的业务办理利率不得过高,是有上限的,显然这也不符合常理,只能说是银行一个违反规矩的业务活动,一切后果要由银行承担。
洛先生几次联系银行进行协商,希望银行能遵守承诺,可得银行那边总在找借口拖延或是拒绝。
时间就这样慢慢过去,洛先生与银行之间互相周旋了一年多,眼看要回钱是越来越难了,此时胡女士联系到了他。
胡女士家境不好,不同于洛先生当时是做生意,她的父亲当时一个月也就几十块钱,省吃俭用存了一年多才有了这600块钱,为了让女儿长大有笔钱好好生活,她的父亲才选择存了这项“生活基金”,哪怕后来家里遭遇变故,父亲都不曾想过把钱取出来。
家里为了存钱房子也没翻修,那600元要是好好使用父亲的生活也不会过于拮据。胡女士现在自己一个月工资就几千块钱,要是说取出来的只能是这么多,那简直是银行给她开了个天大的笑话。
她跟银行交涉未果,经人介绍才知道还有人跟自己遇到了一样的情况,于是找到了律师,并通过律师顺利联系上了洛先生,律师建议他们这种情况下就别再拖了,最好一起提供证据,维护自己应有的权益。
洛先生听了律师的建议,没多久将银行告上了法庭。
经法院审理,中国农业银行青县支行20年前的“生活基金”项目并不符合国家和央行的规定,但是属于银行和客户之间的合同关系,是受合同法保护的,鉴于银行给出的解释,人民币这些年也有汇率浮动,且当时签订合同时上面已经明确表示“按现行利率计算不保值”,也就是即使让银行去兑现承诺也无法给这么多。
洛先生对这个结果肯定是不满意的,他又提起上诉,可最终法院只判处银行兑现给洛先生9000元,胡女士也只有2000。
银行这样做显然是失了信誉,可这些让人头疼的经济纠纷却长期存在。
«——【·银行套路·】——»
银行与客户之间各种不公平的“霸王条款”有些就藏在合同里,这些文字游戏普通百姓不见得能区分出来,一旦不擦亮双眼吃亏的就是自己。
不仅是早些年存款,就是近些年也出现不少这类存款难取,利息难算的事件。
江西鹰潭一位姓余的大爷,拿着自己的六万块存折去银行取钱,可银行却告知他只能取出6000元,他的账户里实际上也只有6000元。
余大爷自然很是不满,自己辛辛苦苦赚的钱存银行四年,怎么还能少了个零呢?
原来当年余大爷来存钱,柜员打的确实也是6万元,但是在银行核对合同时发现合同上写的是6000,上面还清清楚楚有双方的名字印章,于是银行判定这是工作人员失误,当时也没联系到他,便将54000元从大爷的账户上划走了,余大爷无处说理,他提出要银行调监控,可监控也只保留了近半年的。
余大爷将银行告上了法庭,法院认为银行有义务对客户存款进行核查,且余大爷证据充足,存折上的数字就是6万,银行应对此负责,而不是让大爷来承受他们的过失,最终判处银行赔付大爷6万元加上应有的利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